欢迎光临广州某某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官网!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全国统一热线:
023-66889888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报道 >

“天津小汤山”非常之役300小时

发表时间:2020-02-04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明浩、刘元旭、李鲲、张建新

  2月2日16时40分,天津首位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在医护人员陪同下,手捧鲜花走出“红区”大门,向等在外面的家人和记者们挥手致意,并竖起了大拇指。

  身后的天津市海河医院,建于抗击“非典”时期,素有“天津小汤山”之称。作为天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定点医院,这里的医护人员已在最前线和“疫魔”斗争了整整304个小时。

  ▲2月2日,在天津市海河医院,这是授旗仪式现场医护人员的合影。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子夜,战斗打响

  1月20日晚,海河医院神经科护士长王利显得有点疲惫——在单位的E区大楼,为收治确诊病人准备各种物资,45岁的她已经忙活了一整天。刚刚回到科里,领导的电话突然响起——“病人一会儿就送来了。”

  “那时的我就像突然间打了鸡血一样,迅速投入战斗。”王利说,也是在那一刻,她的身份变成了“感染一病区护士长”。

  随着收治病人指令的下达,夜里的海河医院迅速忙碌起来。已经处于备战状态的医护人员迅速向“红区”集结,各项工作迅速部署落实。3个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成立,一张张“请战书”纷纷递了上来。

  这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1月初,海河医院未雨绸缪,相继开展了此次病毒有关知识的培训、防护服穿脱演练等等。20日上午,市卫健委牵头的“天津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联合演练”也在这里举行。

  一切准备就绪!21日零时刚过不久,天津市急救中心的负压式救护车开到了海河医院,天津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送来,第二例确诊患者也随后送到。

  负责接诊首例患者的海河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白大鹏,虽然经历过“非典”等疫情处置,但对那个子夜还是记忆犹新。

  “第一例确诊病例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我们每次和她沟通病情时都要离得很近,几乎‘贴面’。”白大鹏说,那天凌晨有点忐忑,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对这个病毒不够了解。经过10多天的战斗,他和“战友们”逐渐从容不迫。

  ▲2月2日,在天津市海河医院,被从“红区”替换出来的医生刘聪正在宣传画上留下签名。新华社记者李然摄

  新春,奋战一线

  海河医院E区大楼用于此次收治确诊患者,被称作“红区”。在“红区”过春节,成为许多医护人员和病人难忘的记忆。

  王利告诉记者,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因为要穿密闭的防护服,一旦穿上就不能喝水和去卫生间,“每个班4个小时下来,常常有种要虚脱的感觉。”王利说,在“红区”过年的事,她只告诉了爱人,不敢告诉自己的妈妈和婆婆,怕老人担心。

  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于洪志是一病区的负责人,21日就进入“红区”工作,但在他的手机微信聊天记录上,22日下午,妻子华莹还在询问“三十回吗”。

  于洪志说,由于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病毒,而且每个病例个体差异巨大,比如有一例确诊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发病前一个月还患过急性脑梗塞,所以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讨论方案、因人施策,每一步都必须谨小慎微,以防感染。

  第一批进入“红区”的医护人员春节都没回家。春节后的第二天,第二批也随之进入,其中包括39岁的刘永霞,她的二女儿才13个月。

  “我老婆为了不影响工作,吃了‘回奶药’,停止了哺乳,好在现在孩子能喝奶粉了。”刘永霞爱人、海河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郭艳辉说,他这次没进“红区”,当了几天“奶爸”。

  对于病人而言,由于很多都是亲朋间传染,医院特意安排各方面条件允许的夫妻、爷孙等住在同一间病房,相互打气,也让他们在春节通过手机和家里联系,确保病人有良好的心情,以利于治疗。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旧葡京产品中心雲顶国际官网客户案例雲顶国际网址技术服务
Copyright &欧华娱乐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粤123456789-1号 技术支持:织梦58